思政日记|角色转换显温度 全程陪伴见深度
日期:2025-05-09  发布人: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  浏览量:123

5月6日       星期二      晴

在校园的晨曦与暮色中,总有这样一些身影,思政课堂上是引经据典的教师,课后他们又化作知心姐姐,从宿舍、生活等各方面关心关爱学生。

守正创新,她们是思政课堂上的“点灯人”。叶玉萍老师讲授“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时”,会建立多维坐标系:纵向对比苏联改造经验,横向联系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实际情况。通过历史镜鉴,让学生理解中国道路的独创性。这种比较教学法,使理论讲授具有了历史纵深感和现实解释力。李星艳老师在讲解“实事求是”思想路线时,会带领学生读《反对本本主义》原文,分析文章是如何批判教条主义。通过设置思考题,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决定性意义。 

 c598fab60334fd6aa29d3210949ecb1.jpg

她们的思政课“沾泥土、带露珠、冒热气”,既有历史的厚度,又有时代的温度。我曾困惑于如何让“两个确立”“四个意识”这些理论符号走进学生心中,真正落地生根。是她们教会我,要像中医把脉般触摸时代的脉搏,用00后熟悉的“网言网语”翻译政治话语体系。好的思政课不是讲台上孤悬的投影仪、单向灌输的传声筒,而是时空的对话场域、价值观的唤醒,希望我也能让理论成为学生生命里遮天蔽日的信仰之树,让信仰之树在学生心中拔节生长,终成一片遮风挡雨、指引方向的思想林海。

春风化雨,她们是学生成长路上的“护航者”。巴勒恒·革命哈孜老师以赤子之心融入学生群体,让课堂内外皆是青春的欢歌笑语,成为学生最信赖的挚友;徐文洁老师在知识的迷雾里为学子驱散困惑,以智慧与耐心点亮前行的方向;杨托儿老师主动跨越师生间的距离,走进学生生活,将关怀与温暖浸润在点滴日常,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最贴心的引路人。这些琐碎而温暖的片段,绘就出她们作为学生知心姐姐的日常。

  4dba26a821168526e626041137d88d1(1).png

 

她们用脚步丈量着责任的深度,用真心烘托出教育的温度,让我深刻意识到,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,更是一场用真心换真心、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修行。我愿以她们为镜,将这份对学生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牵挂,转化为工作的日常准则。我深知,教育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处处彰显育人的真谛。未来的日子里,我会带着这份初心,以春风化雨的耐心,做学生成长路上最坚定的同行者,让平凡的岗位绽放出不平凡的育人之光。

教育这一场育人之旅,让三尺讲台成为观察青春的瞭望塔,让宿舍走廊化作实践教育的试验田,从教室到宿舍、从理论到实践、她们始终践行着“铸魂育人”的誓言。而我,应该向她们一样,在课堂上做“有温度的引路人”, 在生活中做“细心的陪伴者”,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坚强后盾。

 图文:任芽丽


收藏本页